靈魂出竅神遊餓鬼道,老實念佛求生極樂


作者:(新加坡)果靈居士

       我(果靈)記得15歲時,持 大悲咒 身心融入虛空,整個虛空都在念著大悲咒,進入清淨無為的入定狀態。 出定時一時好玩,靈魂出竅神識遊。 當靈魂出竅離開肉體後,可以看見自己的肉體以及身邊的人在做什麼。 他們看不到我,此時與他們已無法勾通,神識說話他們無法聽見。 此時,神識擺脫了肉體的束縛,非常輕鬆舒適的飛行,也到處去遊玩。


       神識可以從人體和物體中穿過,穿過牆壁高山躦入地底,感覺非常輕鬆自如。 那時我還在學校讀書,傍晚放學回來坐著休息,入定後神識出來游行,神識飛行的速度非常快,從馬來西亞飛去台灣只需幾秒鐘就到了,晚上黑暗的時候,卻像白天一樣看得很清楚。


       有一天,我的神識鑽入地底,穿過厚厚黑暗的泥土,地底卻有一個天地。 我見到寸草不生之荒漠、泥土龜裂,那邊的人個個餓得皮包骨、骨瘦如柴。 他們卻能見到我,一群又一群的跑過來,一些人緊緊抱住我的腳不放,其他的人圍繞著我,他們悲淒的哭泣之聲,慘不忍睹,我只好拼命的掙扎飛上來。 第二次我偷偷的躦入地底,又被他們發現了,趕快逃走。


       靈魂出竅神識遊,我是在很清醒之下神識離開肉體,絕對不是夢幻之境。 我玩了十多年,被師父 宣化上人 呵責,不敢再玩了。

鬼道眾生


       我(果靈)有先天性的陰陽眼,幾年前的某一天,我一邊唸大悲咒、一邊用右手手掌心的氣加持我的孩子,當天半夜醒來時卻看到鬼道眾生站在睡床邊,他們也是要來討功德,也需要手掌心的氣能量的加持。 他們不敢靠近我,距離有一米遠。 我加持了一個,他們就一群接一群的飄過來討氣能量和功德。 這個世界的鬼數量太多了,比人類還要多幾百倍,個個臉色蒼白,面無表情。


       他們每個晚上都來,我手掌心雖然天生有氣感,但氣力不足,隔空放了一些氣加持幽靈,他們卻一群又一群的飄過來討氣。 我經過一天的工作已經很疲倦,心有餘而力不足,沒有力氣了,只好叫他們離開,我跟他們說我每天 念佛 誦經後,會把功德 迴向 給他們。 但是還有兩三個頑固的幽靈不肯走,我逼不得已只能再用手掌心的氣用力打走他們,他們的身體很輕,被打就飛的很遠,我也不曉的打走了多少個幽靈,我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。


       後來我就對著 觀世音菩薩 聖相誠心合掌說:「恭請觀世音菩薩護持,請把無形眾生送走,不要打擾我睡覺。」 過後,我不再看到幽靈出現在睡床邊了,我也買了一盞黃色燈放在床邊照亮睡房間。 我每天念佛誦經後,繼續把功德迴向給他們。

老實修行


       我(果靈)的肉眼可以看到每個人的氣光環包圍著身體,一般人頭部氣光環的寬度只有15-20mm左右,而當一個人死亡一段時間後,氣光就會消失。


      一個老實修行的人,身體的氣光環又厚又強又清澈,特別是每天都有 靜坐 、誦經 持咒 和念佛者,發出清澈的氣光很強。


經書裡的每一句經文都有能量,我們經常誦經就與經典產生了能量共振,讓自己以及 冤親債主 都被強大的能量加持,可排出許多病毒和消 業障 。 人除了頭部,一般手指尖的氣光也強,手指尖所發的氣光比手心強,而手心的氣光又比手背強。 仔細觀察人體的氣光環,好像路面被太陽曬熱的“燃燒”空氣一樣。


       我年輕時為了肉眼能見到氣光環的毛病而看過許多醫生,眼科醫生檢驗我的眼睛後說沒有病,只是眼鏡有問題。 我只好找回配眼鏡的光學師,他檢驗了我的眼睛和眼鏡後也說全部都沒有問題。 光學師即脫下我的眼鏡問道:「看看我有沒有氣光環?」,我回答:「我沒戴上眼鏡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你頭上的氣光環」,光學師馬上說: 「原來是你的腦神經有毛病神經病」。


       我時常偷看人家的氣光環而生起分別心,分別出有厚薄有強弱有清澈污濁,那是障礙修行,浪費寶貴光陰。 《 地藏經 》云:「南閻浮提眾生,舉止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。 所以我就下定決心不要在看氣光環了,於一切境緣之中,不起分別心,這樣內心才能平靜下來,才能老實修行。


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心中不起心動念,行住坐臥都要一個“靜”。 修行不能等待,因為死亡不會等待我們。 放下一切精進念佛修行,修心養性,回歸自然,恢復真正屬於我們的如來本性。


       今世遇到了佛法就要老實修行,修正身口意的行為, 懺悔業障,修清淨心,每天抽出時間來靜坐、念佛、誦經持咒。

我們應當珍惜經典佛法,斷惡修善,積極修行,放下內心的執著,放下一切塵事,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,真正的修心修行,勇猛精進發願求生西方淨土,生命終盡,花開見佛,同生西方。 願所有同學,都能在今生往生極樂,了脫生死,成就道業。 南無 阿彌陀佛 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地藏行者 悟懺 的頭像
    地藏行者 悟懺

    地藏行者-悟懺

    地藏行者 悟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