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講經,住在壽冶老和尚藍塘道光明講堂的道場。佛堂上有一副對聯,上聯是夫妻是緣,有善緣、有惡緣,冤冤相報,下聯是兒女是債,有討債、有還債,無債不來,這兩句話很值得警惕。這二十多年人事的變化很大,許多的同參道友都已往生,再回頭看看自己,年歲也一年比一年老,人到老時,經驗閱歷警覺性確實比較高,看看別人都過世了,逐漸就輪到自己,所以應當想想這一生怎樣過的?這一生中做了什麼?


佛經裏的一切教誨都是真實不虛的,而迷惑的人永遠放不下情執,念念都為自身著想,在短短數十寒暑裏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真是所謂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,就如同這對聯上所講的恩怨債務。所以,報恩報怨、討債還債,輾轉循環沒完沒了。


實在說,人與人之間的恩是假的,怨是真的。因為恩容易變成怨,怨很難轉變成恩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何以會有這種情形?佛說得好,一切眾生在六道裏面煩惱習氣太重,煩惱的心所就有二十六種,每一種都深廣無際,而善心所只有十一種。尤其現在我們居住的大環境,六根所接觸都是增長煩惱,很少能增長善根。自己無始的無明習氣,加上現在生活的環境,所以肯定是報怨的多,報恩的少,討債的多,還債的少;欠債不還,欠債還賴債。明白人了解事實真相,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,要早一天移民到極樂世界去。


如同《觀經》講的韋提希夫人,遭遇家庭的變故後忽然覺悟,向世尊請教一個安穩沒有惡緣的處所,她想往生。世尊非常慈悲,將十方世界的剎土,展現在她面前,讓她自己選擇。韋提希夫人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,這不是世尊介紹給她,是她自己的選擇。世尊贊嘆她、教導她往生的方法,這是最善的選擇,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。順境中比較容易迷惑,逆境、逆緣裏反而能幫助我們提高警覺,正所謂逆增上緣。會學的人,順、逆都是好境界,善人、惡人都是真善知識,所以感恩尊敬的心決定是相同。


佛告訴我們往生凈土不難,難在不明其中的道理,佛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困難,就是讀誦大乘,特別是凈宗五經一論,要細心的去參究。我們希求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對極樂世界、對阿彌陀佛要有相當深刻的認識,喜歡心、願心才能生起。另一個困難是佛幫不上忙的,就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佛說得很清楚,這一定要靠自己覺悟、下功夫,將毛病習氣控制住,不要讓它發作。控制住就是伏煩惱,果然能控制住就決定得生。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來控制,不是斷煩惱,是伏煩惱。伏煩惱的功夫,只要真正肯幹,決定做得到,所以是萬修萬人去。我們要特別註意,若煩惱習氣無法控制,依然會發作,這一生就無法往生。


自己要認真努力去做,要熱心的去幫助別人、勸導別人。可是勸人也有時節因緣,人家肯接受,我們就好好勸導他;若不肯接受,勸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就不可以再勸。孔老夫子說得好,朋友數,思疏矣!雖是很好的朋友,說得次數太多,人家就討厭你,交情就疏遠了。所以,說話、勸人也有分寸,那就是看個人緣分。諸佛如來都無法勉強眾生,眾生不接受的時候,諸佛如來就不來這個世間,來這個世間沒有意義。諸佛如來懂得人情世故,眾生熱烈向往,非常歡迎善法,佛就示現住世,菩薩圍繞。眾生隨順煩惱、習氣,佛菩薩就不會到世間來。


妖魔鬼怪是隨順煩惱、習氣,你與妖魔鬼怪誌同道合,妖魔鬼怪就來了,果報當然是苦的。幾時受夠了苦報,有後悔、回頭的想法,這一念心才動,佛菩薩就來了,這是感應道交。極其微細的念頭,甚至於我們自己都不能覺察,而這個念頭的波動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在剎那際就遍布,所以與諸佛菩薩能有強烈的感應,這是真實話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相信經上講的這些事實,不僅是言語造作,乃至於起心動念,我們能清楚明白;連虛空法界諸佛如來、菩薩、聲聞、緣覺、一切眾生,沒有見不到、聽不到的。這不只是儒家所講,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。因此,我們要瞞世間愚癡的人容易,但諸佛菩薩瞞不過,連鬼神也瞞不過。鬼神有五通,所以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,這也是事實真相。


佛教導我們出離三界的方法,是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八個字。念佛的要領,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,都攝六根,凈念相繼,說得這麼簡單扼要,便於我們記憶,念念不忘,依教奉行。佛教導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心態:三福、六和、六度,這些開示精要到了極處,一定要做到。特別是三福,三福展開就是圓滿的佛法,一切諸佛所說的微妙之法,濃縮在十一句之中。菩薩所修,如來所行,總不外普賢十願。普賢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要明白,普是平等心,賢是清凈、覺,所以普賢兩個字又何嘗不是《無量壽經》所講的清凈、平等、覺?念念於此相應,行行於此相應,就是普賢行。念念行行歸結到三福、六和、六度,都與清凈、平等、覺相應。孝養父母與清凈平等覺相應,奉事師長也與清凈平等覺相應,乃至於發菩提心、深信因果、讀誦大乘、勸進行者,都與清凈平等覺相應。換言之,都是清凈心、平等心、覺心裏生起,這是真正的自利利他。依這個基礎歷煉,求生西方凈土就決定往生。


我們自己修行要這樣修法,若將來有個道場領導大眾,也要這樣修法。領眾是教化一方,責任很大,教好是自己的本分,教的不好就是罪業。一定要曉得責任之重大,決定不能貽誤眾生,更不可誤導眾生。我們智慧沒開,沒有神通、沒有德能也行,印光大師為我們做了一個好樣子,即老實念佛,決定沒有過失。


若有一個道場,開一個念佛堂,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,日常生活行持,處事待人應酬,守住三福、六和、六度的原則,就成功了,就能消災免難,破除一切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念佛往生凈土。到極樂世界,智慧開了,古人所謂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?見到阿彌陀佛,得彌陀佛力的加持、教誨,很快就作佛了。作佛之後,十方世界過去有緣的眾生要依你得度,你也能像過去的諸佛如來一樣,分身法界,廣度有情,圓滿功德。


 



修行的十大要點


一、孝養父母


佛教以孝為本,孝養父母是佛門的最大根本,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件,試想連烏鴉尚知反哺報恩,如果我們不能孝養父母,豈不是連禽獸也不如嗎?


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福田,孝養父母與孝養佛的功德無二無別,不能孝養父母是人生最大的過錯,不孝之人是一點也談不上學佛的資格。


此外,勸父母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,永脫輪回生死之苦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孝道。


二、恪盡本分


人生世間,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本分與職責,學佛人應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精進努力,做家庭、社會、國家的模範榜樣,能孝順父母,教育子女,愛護家庭,利益社會,報效國家,方是真學佛人,逃避了自己應盡的職責,不能恪盡本分,侈言學佛,都是自欺欺人,學佛不可能有所成就。


三、深信因果


整個佛法的核心就是因果二字,種了善因必得善果,種了惡因必得惡果,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。學佛人當深信因果,以戒為師,日日反省,隨時改過。


此外,念佛人深信種了念佛的善因,必得成佛的善果,這是最最深奧的因果。


四、戒殺吃素


學佛人當諸惡莫作,將一切的罪惡行為努力斷除。而所有的罪惡中,以殺生吃肉的罪惡最重,因為眾生最寶貴的,無非自己的生命,殺它吃它,它最惱恨,怨仇結得最深,將來殺債殺報,血債血還,惡果最為慘烈,因此,諸惡莫作中以戒殺吃素為急!


五、放生救命


學佛人當眾善奉行,任何的善事,只要有機會當努力實踐。而所有的善行中,放生第一,因為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為,功德最大,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擬。而眾生最寶貴的,無非自己的生命,放它救它,它最感激,善緣結得最深,未來福德善報最不可思議,所以,眾善奉行中以放生救命為先!


六、竭誠盡敬


誠心敬意是成就天下任何事業的基礎,印光大師更教導我們要竭心盡力地把誠敬二字做到了極點,有一分誠敬,就有一分功德,有十分誠敬,就有十分功德,這是學佛成功與否的絕妙秘訣,大家絕對要謹記在心!


七、發菩提心


學佛的功德大小與自己的心量成正比,心量有多大,功德就有多大。因此學佛人的心量一定要大!做任何事絕不是為了自私自利!一定要從內心發真誠心,真實為利益一切眾生。我們上求佛道,發心成佛後有能力要普渡眾生;我們下化眾生,發心有機緣一定要把佛法最精要的重點傳播大眾。


此外,真正願意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,就是真正的發菩提心。


八、拜佛懺悔


我們累世以來所造作的罪業,若是有體有相,是盡虛空也裝不下,我們其實只不過是個業障深重的濁惡凡夫罷了。因此,學佛人當發慚愧心及懺悔心,勤行禮佛,因為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,拜佛懺悔是表達我們誠心敬意,慚愧自省最好的方法。


九、信願念佛


凈土法門是依靠佛力救拔,信則信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,願則願意速生極樂世界,厭離此苦世界,行則老老實實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,只要信願行三資糧具足,就可當生倚仗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救拔,超生脫死,永斷輪回,是佛教一切法門中最深奧最奇妙最特別最方便的法門!


照理說,一句阿彌陀佛是靠佛力救拔,是絕對絕對保證往生西方的,但為什麼當令念佛的人多,而真正往生西方的人卻很少呢?


這是一個非常嚴肅關鍵的問題,當今念佛人無法往生的關鍵在於—‘缺乏信願,怕死,根本不願往生。當令念佛人念佛只是求長壽求健康求平安求富貴求順遂,求世間一切利益,但絕不求往生西方!


之一字即可勘驗念佛人是否具足信願。捫心自問,你怕不怕死?如果現在馬上得死,馬上阿彌陀佛就接你往生西方,你願不願意?一個真正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的真念佛人,一定是視死如歸,隨時願意早點跟隨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,是絕對不怕死,馬上願意死,馬上願意隨時往生的。至於表裏不一,假信虛願的假念佛人,則是貪生怕死,不願意死,不願往生,求多活幾年,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牽絆敷衍。要知道,只此一怕死,不願死,不願求往生之心,即與阿彌陀佛的心相違逆,信願行三資糧不具足,如何成功地往生西方呢?


當今念佛人千有九百九十九多為假念佛人,之一字,當時時刻在心頭,時時檢驗自己,只要念佛人不怕死,喜歡死,隨時願意死,隨時願意早一點往生極樂,就是真正的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的真念佛人,這種人千念千生,萬念萬生,絕無不生西方之人!


十、實踐力行


佛法最重要的是實踐,一個一字不識,完全不懂經教,只會吃素拜佛,老老實實執持一句阿彌陀佛的老太婆,學佛的成就往往遠勝於辯才無礙,精通三藏的大通家,關鍵即在於是否能夠實踐力行,能知不能行,猶如紙上談兵,說食數寶,只是惘然!


總而言之,學佛但求專精,最忌夾雜,只要掌握住要點努力實踐,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實益。


 


 

 引用http://www.fodizi.net/jingkongfashi/1597.html


http://www.fodizi.net/qt/qita/4713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地藏行者 悟懺 的頭像
    地藏行者 悟懺

    地藏行者-悟懺

    地藏行者 悟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