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識”:人道裡面,先‘識’,‘識’就是‘神識’,我們俗話講‘靈魂’,靈魂來投胎。“托胎一分氣息”,神識速度非常之大,可以說超越時間、空間,神識超越時間、空間,孔老夫子雖然沒有明說,但是從他的文章裡面,也透了一點消息。他在‘易經系辭傳’裡面,講‘游魂為變’,‘神識’孔老夫子稱它做‘游魂’。說游魂絕對正確,為甚麼?它動的速度太快了。他這兩句話‘游魂為變,精氣為物’。跟佛法講的宇宙人生觀完全相同。‘物’就是‘物質’,物質從那裡來?‘精氣’為‘物’。可見得孔老夫子並不承認真正有物質存在,物質是甚麼?精氣而已。現在科學家不承認有物質,物質是甚麼?是振動。振動、光動,是一個幻象,不是真正有物質。所以用孔老夫子在兩千五百年前的‘易經’中說的,跟現代科學能相應。佛法說得更詳細。孔老夫子講的‘精氣’,在唯識裡面是‘見分’,‘物’是‘相分’。見相同源,見相不二,這是佛法裡面所說的,所以說神識來投胎。

  說老實話,夫妻一定會生兒女嗎?不見得!有很多人結婚一輩子,不生兒女。為甚麼不生?沒有緣。兒女要跟你有緣,他才會到你家裡來投胎。他跟你沒有緣,不會到你家投胎。換句話說他去投胎是要找對象的,你求他,他未必理你。他去找對象,找甚麼對象?過去生中存在的關系。


 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四種因緣:


  第一種是報恩的。過去生中你們彼此互相有恩惠,他這一次又看到你了,到你家來投胎。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子賢孫,他是來報恩的,怎麼都學不壞,所謂的好兒女、孝順兒女,這是過去修的善因。


  第二種是報怨的。過去世你跟他有仇恨,這一世遇到,來做你兒女,將來長大了,做敗家子,攪得你家破人亡,他是來報復的。所以與人不能結冤仇,外面的冤仇可以預防,他投胎投到你家裡怎麼辦?你怎麼防法?你把那個人害死了,好了,他的神識到你家來做你的子孫,做你一家人時,你怎麼辦?所以決定不能存害人之心!這就是所謂忤逆的兒孫,攪得家破人亡。


  第三類是討債的,討債鬼。是父母過去欠他的,他來討債。如果欠得少,養個兩、三年他死了,你為他花了不少錢,還清了,他也走了。如果欠得多,大概供到大學畢業,快要可以做事情,他走了,這就是討債鬼,債務討清,沒事了,就走了。


  第四種是還債的。是他欠父母,他這一生遇到了要還債,他要努力工作供養父母。那也要看你們之間債務欠的多少?如果他欠父母很多,他對父母物質供養很厚,如果欠的債務很少,他對父母的生活供給很刻薄,反正讓你餓不死就好了。為甚麼?還債的!這一類人對於父母雖然能供養,沒有恭敬心,沒有孝順心。報恩的有孝順心,還債的沒有孝順心,甚至於眼裡還嫌棄父母,討厭父母,但是他生活費用會給你,至於多少?那要看他從前欠你多少。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,一家人就是這個關系集合。


  家庭如此,一族人也是如此,凡是你所認識的親戚朋友都是如此,只是恩怨債務更少一點。恩怨債務多的時候,就變成一家父子兄弟,遠一點就成為親戚朋友。所以人與人之間都有緣份。你走到馬路上,一個陌生的人對你點頭笑一笑,也是從前的緣份。看到陌生人素不相識,一看到就不順眼,也是過去的緣份。所以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,我們真是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,千萬不要跟一切眾生結冤仇,不要跟一切眾生有債務的關系。欠債的要還得清清楚楚,免得來生再還,這事情很麻煩,所以儒、佛的聖賢教訓,都是勸我們把這些恩怨化解,這是最善、最圓滿的方法。這就說明投胎不是隨便偶然的,它與過去生中有密切的關系。剛投胎來的時候,就叫‘識’,不能叫它是‘名’,所以母親懷孕,是神識來投胎。


  “四名色,名是心,色是質。”‘名色’,是指胎兒還沒有長成形狀,大概在一、二星期,十四天的樣子。沒有長出形狀,甚麼也分不出來,只是一塊肉團。但是肉裡頭有神識,所以叫它做‘名色’。‘名’就是‘心’,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‘色’是‘物質’,所以叫‘名色’。


  “五六入,六根成此胎中。”胎胞長大了,就叫‘六入’。‘六入’就是‘胎兒’成形了,是一個人的樣子,六根長出來,這個時候叫‘六入’。六根不俱的時候叫做‘名色’。‘識’、‘名色’、‘六入’這三支都是在胎中。


  “六觸。此出胎”。第六是‘觸’,‘觸’就是出胎了,與外面境界接觸,也就是出生了。從出生一直到老死,都與外面境界接觸,所以離開母體以後都叫做‘觸’,觸的時間非常長。


  “七受。領納前境好惡等事。從識至受。名現在五果。”‘受’,是“領納前境好惡等事”。觸是沒有好惡、沒有喜歡、沒有討厭、也沒有害怕;像嬰兒,自己拉的大便也吃。這是因為他有‘觸’,但是沒有‘受’,這時候他甚麼也不懂。等到逐漸長大,他就有好惡之感受。在沒有‘受’之前,我們中國人常講‘天真’,他心裡面清淨,快樂,沒有憂慮、沒有好惡。從前人天真的時間長,一般要到十歲以後。在從前,像我這個年齡,大概在十歲以後才知道有好惡,十歲以前不知道,這是童年的幸福!現在的小孩可憐,為甚麼?我看他一兩歲就有好惡的感受了。換句話說,他的童年時間縮短,受苦受樂的時間提早。怎麼會提早呢?天天看電視,電視天天教他,所以兩三歲的小孩,就會察言觀色,就曉得大人的好惡。他們的心裡就計較,就要用心機了。從前那種農村社會,童年天真時間反而長,現在縮短了。


  所以現在的人不能做,來生投胎做人,太苦了,雖然說現在科技發達,但是現代人生活像機器,人的味道沒有了,換句話說,人生的意義、價值喪失掉,這是我們要覺悟。所以這個‘受’,是領納好惡的境界。這五種是果報,就是這一生的果報。前世‘無明’、‘行’,是緣,是因。有這個因緣,才有我們這一世的果報。諸位要是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,就是認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地藏行者 悟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